1、污染区
伤病员进入车厢前,正常行走通过一扇类似“安检门”的门框式检测仪,来检测身体所受的核污染量,初步确定身体遭受的污染水平。
2、洗消区
轻伤员:轻伤员在“人体洗消车”左侧梯子上车,听从卫生应急人员的指引,脱下衣物。由卫生应急人员手持表面污染检测仪,精准定位伤病员的污染部位和面积,并告知其应重点清洗哪一位置。
重伤员:重伤员被放上担架床后,可利用车尾的液压板进入车厢。在去污区,卫生人员会帮其除去衣物,使用表面污染检测仪,确定伤病员体表污染的部位及污染面积。随后,推进洗消区进行精细清洗。
3、检测区
轻伤员:下车前,卫生应急人员使用表面污染检测仪来检测伤病员体表的核辐射量是否达到离开标准,根据结果决定后续处置。
重伤员:清洗完成后,重伤员穿上衣物,或者铺上医用毛毯,由车厢右侧的液压板下降,随后转送到医院。
车体数据:“人体核化污染洗消车”满载车重30吨,工作空间长16米、宽7米、高5米。设计分为驾驶舱、油机舱、清洁舱、洗消舱、污染舱和裙边储物舱等六个舱。
系统设计使用周期为10年,能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通信设备
系统配备超短波等多种通信设备,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系统仍能对外交互数据、语音和图像等信息。
1>车内有线对讲:驾驶室和工作舱进行语音通话
2>超短波车台:可同其他车辆或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语音通信
3>4台超短波手持机:现场人员之间语音通信
4>车顶摄像头:采集现场车外图像,具备日夜切换功能
5>车内摄像头:采集轻重污染舱、轻重洗消舱、轻重检测区、清洁舱现场舱内图像
6>硬盘录像机:记录车内外各舱室视频图像,现场人员可监视图像
7>4G传输模块:车内外现场动态监控情况回传至后方指挥中心
机动性能
所有设备都采取加固和固定措施,在碎石路面上以25公里/小时的速度连续行驶200km,车内设备不受损坏。设计最高时速为90km/h。
核化洗消车开设时间不多于15分钟,撤收时间不多于10分钟。
舱体概况
所有构件均为铝合金材质,保障舱体永不生锈。舱体内隔层填充隔音、隔热、防火的聚氨酯材料,达到隔音、隔热的目的。
舱体还具有良好的水密、气密、隔热保温功能,进行淋雨试验后,门、窗、舱体、接口窗及孔口不会有漏渗水现象。
环境适应性
1>外部环境
温度:-10℃~50℃
相对湿度:40%~98%
2>工作环境
车内温度:0℃~30℃
相对湿度:40%~85%
供电系统
具备市电、油机两种供电方式,可从50米距离接入220V/380V的交流电源,可向外提供单相220V-10A的交流电源。
保障系统
配备冷热水供给及污水回收储存系统,配备供热系统为洗消用水提供加热。洗消舱配备4套淋浴系统。定制的铅质污水箱可隔绝污水中的辐射。
每天最多能负荷30名伤员同时洗消,通过不断加水、排放废水,洗消车能持续工作,源源不断处理伤员。